1、水土保持
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境內有金沙江、珠江、垂,滄江、紅河、怒江、伊洛瓦底大水系,還有眾多的高原江等胡泊,是我國長江、珠江及人東南亞諸多國際河流的上游或源頭。全省國土面積中,壩區只占 6%。長期以來,由于連年以落后的生產方式從事農業生產,以及過量采伐木材,致使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 14.6 萬 km,占國土面積的 37%,每年流失土壤5 億多噸。許多地方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失去基本生存條件。
紫膠生產主要在云南的大江大河沿岸及干熱河谷地區大量種植寄主植物。發展紫膠產業可以在退耕還林工程區建立生態經濟林體系,對恢復生態環境、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國紫膠蟲物種多樣性、豐富的氣候資源和寄主植物為發展我國不同模式紫膠生產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在云南省對不同氣候類型的區域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時,可以找到適合該地區氣候和群落的紫膠蟲和寄主植物,也能找到紫膠適合發展的“蟲樹組合”和紫膠生產模式。
紫膠寄主植物都有速生、萌發快等特點,在紫膠生產過程中,收膠砍伐紫膠蟲寄主植物枝條不會導致寄主植物死亡,破壞紫膠生態林生態效益,卻能產生經濟效益。紫膠園建設采用喬灌寄主植物混交,長短結合,有利于紫膠生態林經濟效益可持續發揮。
紫膠寄主林和其他森林類型一樣,有濃密的林冠,地表也有一定的草本植物覆蓋,在降雨時可層層阻攔雨滴對地表的直接打擊,并增加降雨在林冠到地表的空間層內的滯留時間在綠春試驗點當下小雨的時候,林內基本上不會形成地表徑流,只有當日隆水量超過 5mm以后,林內才會產生地表徑流。但是,即便是在大雨天,林內的地表徑流量也顯著小于荒山坡地,而與坡臺地相近(表11-7)。2001 年5~9月降雨1698.6mm 的情況下,紫膠林地、采伐擺荒地、梯耕地、坡耕地平均每公頃土壤流失量分別為 3000.0、8570.1、14871.0 和21657.0kg; 2002 年5~9月降雨 1560.1mm 的情況下,紫膠林地、采伐撂荒地、梯耕地、坡耕地分別為 2256.0、7514.1、13756.3 和21597.2kg。2 年中,紫膠寄主林地的土壤流失量僅是坡耕地的 14% ,采伐撂荒地的 30% ~40% ,具有較好的水保持效果。
聯系電話:86 0871 68614861--8020
聯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太平新城街道滇中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暨太平2.5創智產業園D-1區
